:::

從華佗到王清任 ── 人體解剖學在中西醫學史上的地位

王道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一)上課大綱:

  1. 如何得到關於人體構造的知識?
  2. 「解剖」(dissection) 是研究人體構造的一種方法
  3. 以解剖研究人體構造的問題:「解剖」即「破壞」
  4. 人體解剖學的希臘根源:亞里斯多德生物學
  5. 蓋倫(Galen;與華佗、張仲景同時代的希臘醫生)對人體構造的研究
  6. 蓋倫論人體構造的兩本書
  7. 外科醫學的起源:三種外科醫學
  8. 1846年:西方現代外科醫學(第三種外科醫學)的起點

(二)思考問題:

  1. 感染疾病的起源(感染疾病與「傳染病」的異同)
  2. 最早的醫學:外科?內科?
  3. 醫學知識如何累積?(如何定義「醫學傳統」?金庸的小說〈俠客行〉,或〈笑傲江湖〉中華山派氣宗、劍宗分裂的故事)
  4. 如何累積以破壞手段得到的知識?

(三)指定閱讀資料:

  1. 《三國志》,〈吳書‧周泰傳〉。
  2. 英國女作家Fanny Burney (1752-1840) 切除乳房的紀錄
  3. 見http://www.mytimemachine.co.uk/operation.htm
  4. 李建民,〈失竊的技術──《三國志》華佗故事新考〉,《古今論衡》15 (2006):3-16。

(四)參考書目:

  1. 〈論《醫林改錯》的解剖學—兼論解剖學在中西醫學傳統中的地位〉,《新史學》6.1 (1995):95-112。
  2. 王道還譯,《醫學簡史》(by Roy Porter)(台北:商周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