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記憶的地方差異——以唐朝為例

廖宜方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一)上課大綱:

  1. 唐以前中國歷史發展的地域格局。
  2. 核心區的歷史記憶:以唐代前期中原的梁宋為例。
  3. 核心區與邊緣區在歷史記憶上的差異:以梁宋與荊襄的地方詩進行比較。
  4. 核心區與後進區的交流:唐代前期中原士人與南方文化的接觸。
  5. 後進區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創造:唐代後期的南方與「六朝」。

(二)思考問題:

  1. 假設你生在初唐,當你回顧歷史,你會看到什麼?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自問:你是哪裏人?這個問題的前提是:不同地方的人對歷史有不同的觀感。這個問題請從這個限制性的條件來回答。
  2. 將第一題放在宋初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思考。
  3. 將第一題放在明初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思考。
  4. 將第一題放在清初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思考。
  5. 將第一題放在民國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思考。
  6. 將第一題放在台灣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思考。
  7. 如果,一百年後的中國不是大一統的國家,各個地方(也許是聯邦,也許分屬不同的政權)的歷史將如何書寫?
  8. 以地方為主體的歷史該如何書寫、才能與其他地方產生有意義的對話?從而統合成為更大範圍的區域史、乃至國族的歷史?

(三)指定閱讀資料:

  1. 廖宜方,《唐代的歷史記憶》(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1),下卷之若干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