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事、販客、走私販:被捲入澎湖衝突的平民群像

鄭維中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一)上課大綱   

  1. 張燮「發現和蘭人」
  2. 巴達維亞唐人社群倏然出現
  3. 首當其衝的廈門受災戶
  4. 遭受奴役的洋船販客
  5. 見風轉舵的巴達維亞唐人船頭
  6. 無心插柳的日本唐人走私販
  7. 尾聲:逆來順受的通事、販客、走私販

(二)思考問題

  1. 荷蘭人在中國文獻中為何有時是好人,有時是壞人?
  2. 唐人在馬尼拉遭受荷蘭人攔截,為何幾乎沒有史料記載?
  3. 李旦的身份到底是哪國人?
  4. 日本朱印船對於中國來說到底是合法船隻還是非法船隻?

(三)指定閱讀資料

  1. 鄭維中,〈通事、販客、走私販/犯:被捲入澎湖衝突的平民群像〉,收入張美惠編,《2022澎湖學第22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荷蘭人築城風櫃尾400週年(1622-2022)》(澎湖縣:澎湖縣政府文化局,2023.10),頁77-106。

(四)參考書目

  1. 鄭維中,〈苦主悶聲發大財:1624年廈門海商黃明佐的自力救濟喬事之旅〉,「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23.11.10。
  2. 鄭維中,〈1624年大員港的浮現:兩場遙遠戰爭的遺緒〉,收入李其霖編,《宮廷與海洋的交匯》(新北市:淡江大學出版中心,2017),頁20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