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六屆歷史研習營

-「世界史視野中的匯流:思想、文化、人群、工藝與制度」

  
  當今的世界,人、事、與物的跨國接觸,密集、深入而持續,所以本次研習營把世界史視野中的匯流作為主題。

  台灣本身就是國際政治力量、商品貿易、與思想文化匯流的產物。本所歷史研習營自1992年創辦以來,一直以「新史學」或「新學術」為方向,「新史學」也是世界學術匯流的結果:台灣學者接觸到西方的人文、社會研究,急切地要將新方法、新思維應用到中國與台灣的研究上,同時有意識地和舊的歷史研究保持距離。匯流不僅是歷史和史學史的課題,也牽涉自我和他者的認識與追尋。

  本研習營的主題,除了學術思想之外,還包括文化、人群、工藝與制度等等。匯流的形式,不只是接觸、也包括交換、融和、衝突、貿易、征服等等。

  今天的匯流研究,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呢?差別至少有三點。最傳統的匯流研究只有夷夏之分,真正的重點在漢人,今天的視野則更多元。第二、以往的研究常只有接觸的雙方(如中西),忽略了接觸中常常還有第三、第四者(如日本、東南亞)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三,以往的匯流研究,西方學者研究西方材料、東方學者研究東方的材料,今天學界則有興趣與能力直接處理雙方(甚至第三、四方)的材料、瞭解各方的歷史背景,做真正世界史的觀察。

  歷史研習營邀請老師和同學一起來思考這些問題。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習屆數:第二十六屆歷史研習營
研習主題:世界史視野中的匯流:思想、文化、人群、工藝與制度
研習時間:2017年1月20至23日(星期五至一)
研習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
人  數:106人


 

一月二十日(星期五)

09:00~09:40

報 到

10:00~10:15

開幕、所長致詞(臧振華院士)

10:15~12:00

迎新會(認識講師、學員自我介紹、團體照合影)

12:00~13:20

午 餐

13:30~15:00

杜正勝 重訪「新史學」

15:00~15:15

休 息

15:15~16:45

吳叡人 受困的思想:臺灣重返世界

16:45~17:00

休 息

17:00~18:30

張谷銘 Philology: 西方、日本與史語所

18:30~19:15

晚 餐

19:15~20:15

師生討論

20:15~20:30

休 息

20:30~21:15

師生討論

 

 

一月二十一日(星期六)

07:40~08:40

早 餐

09:00~10:30

戴麗娟 東西匯流:皇家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及其博物院

10:30~11:00

休 息

11:00~12:30

陳正國 專制:東方、西方、再東方

12:40~13:50

午 餐

14:00~15:30

雷祥麟 重探衛生現代性──醫學史與現代東亞的 形成

15:30~16:00

休 息

16:00~17:30

巫毓荃 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文明病:重探東亞神經 衰弱文化的興衰

17:40~18:50

晚 餐

19:00~20:00

師生討論

20:00~20:15

休 息

20:15~21:15

師生討論

 

 

一月二十二日(星期日)

07:40~08:40

早 餐

09:00~10:30

賴惠敏 清宮金屬工藝的技術和傳播

10:30~10:45

休 息

10:45~12:15

陳韻如 蒙元與中亞、東亞之藝術交流案例

12:15~13:00

師生討論

13:00~13:30

午 餐

13:40~19:00

戶外教學

19:00~20:00

晚 餐

 

 

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一)

07:40~08:40

早 餐

09:00~11:00

學員心得報告

11:00~11:15

休 息

11:15~11:40

總 結

11:40~12:00

頒發研習證書、閉幕

12:00~13:50

午 餐

14:00~17:30

參 訪

17:30~

賦 歸


主講人

服務機關

講題

吳叡人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受困的思想:台灣重返世界

巫毓荃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文明病:重探東亞神經衰弱文化的興衰

杜正勝

中央研究院院士
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

重訪「新史學」

張谷銘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Philology: 西方、日本與史語所

陳正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專制:東方、西方、再東方

陳韻如

國立故宮博物院

蒙元與中亞、東亞之藝術交流案例

雷祥麟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重探衛生現代性──醫學史與現代東亞的形成

賴惠敏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清宮金屬工藝的技術和傳播

戴麗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東西匯流:皇家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及其博物院


張 耘
台灣大學歷史系
米常熙
台灣大學歷史系
陳志剛
台灣大學歷史系
杜冠穎
台灣大學歷史所
游騰元
台灣大學歷史所
黃文信
台灣大學歷史所
陳育材
台灣大學歷史所
洪均燊
台灣大學歷史所
張浥雯
台灣大學台灣文學所
陳世華
台灣大學台灣文學所
黃心聖
台灣大學政治系
廖士鋒
台灣大學政治所
謝瑞齡
台灣大學政治所
黃彥倫
台灣大學醫學系
唐  甄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洪慈惠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
張安理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
朱佑霖
台灣師範大學藝術所
崔  玲
政治大學歷史所
黃東凱
政治大學中文系
陳怡潔
台北大學歷史系
吳明志
輔仁大學跨文化所
李維俊
淡江大學歷史系
欉明泓
淡江大學歷史系
張仲元
淡江大學歷史系
王鈺婷
淡江大學歷史所
林哲玄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所
胡依帆
中央大學藝術所
陳玟瑀
中興大學歷史所
邵湘凱
中興大學歷史所
張揚舞
東海大學歷史系
李岳峰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許洧誠
中正大學歷史所
陳冠垣
中正大學歷史所
李典榮
成功大學歷史所
毛毓翔
長榮大學台灣所
潘智傑(請假)
長榮大學台灣所
陳威儒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系
曾郁蘭
東華大學歷史系
紀博仁
東華大學歷史系
陳健成
東京大學文社會系研究科
方金平
澳洲國立大學東亞研究學系
何  峰
德國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所
何家祈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歷史及古典研究系
郭  寧
北京大學歷史所
余  璐
北京大學歷史所
高  燎
北京大學歷史所
溫  馨
北京清華大學歷史所
王  靜(請假)
北京大學歷史所
陳士銀
北京清華大學歷史所
張  閌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薩出日拉圖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曲 強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范  楨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姜  裊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段媛媛
復旦大學歷史學所
梁  超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孫曉光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洪  揚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張  宸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劉  歡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李雪晴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