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屆歷史研習營-歷史中的情感、情欲、情緒
人類的情感、情欲、情緒,無疑具有生物生理的基礎;然而研究者也注意到,情感、情欲、情緒的各種表現樣態、解釋定義、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往往受到社會規範、價值、語彙等人為因素的引導與限制。
本屆研習營以「歷史中的情感、情欲、情緒」為主題,邀請大家從政治、制度、思想、法律、宗教、文化、醫療等面向,探討不同社會如何定義、表達、運用各種情感、情欲、情緒。什麼樣的情感、情欲、情緒,因為什麼理由,被認為具有合理/合法存在的「資格」?各種文化機制如何影響情感、情欲、情緒的表現及其意義?背後是否透露出特定的性別、階級、族群等意識?情感、情欲、情緒,在人類歷史中如何與權力連結,成為建立社會秩序與形塑歷史的要素之一?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習屆數:第二十七屆歷史研習營
研習主題:歷史中的情感、情欲、情緒
研習時間:2018年1月29日~2月2日(星期一至五)
研習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
人 數:96人
|
一月二十九日(星期一) |
|
|---|---|
|
15:40~16:20 |
報 到 |
|
16:30~16:50 |
開幕、所長致詞(王明珂院士) |
|
16:50~18:00 |
迎新(認識講師、與會學者與學員) |
|
18:00~19:00 |
晚 餐 |
|
19:00~20:00 |
學員分組交流 |
|
一月三十日(星期二) |
|
|---|---|
|
08:15~09:15 |
早 餐 |
|
09:30~11:30 |
呂妙芬 /思想、情感表達與行動 |
|
11:50~12:50 |
午 餐 |
|
13:00~15:00 |
鄭雅如 / 制度與情感:魏晉南北朝的母子關係 |
|
15:00~15:30 |
休 息 |
|
15:30~17:30 |
王鴻泰 / 感官開發與情感教養:明清的城市生活、品賞活動與文人文化 |
|
17:50~18:50 |
晚 餐 |
|
19:00~20:30 |
分組討論 |
|
一月三十一日(星期三) |
|
|---|---|
|
08:15~09:15 |
早 餐 |
|
09:30~11:30 |
程曉文 / 性、欲望、產育之關聯的再思考:以傳統醫學和宋代文化為例 |
|
11:50~12:50 |
午 餐 |
|
13:00~15:00 |
陳昭如 / 性壓抑與性壓迫:女性主義法律史的探索 |
|
15:00~15:30 |
休 息 |
|
15:30~17:30 |
彭仁郁 / 亂倫性侵史前史:創傷、症狀、欲望 |
|
17:50~18:50 |
晚 餐 |
|
19:00~20:30 |
分組討論 |
|
二月一日(星期四) |
|
|---|---|
|
08:15~09:15 |
早 餐 |
|
09:30~11:30 |
巫毓荃 / 消失的憤怒——日治晚期藤澤茽的原住民心理學實驗 |
|
11:50~12:50 |
午 餐 |
|
13:00~15:00 |
李貞德 / 諸情不宜、多笑無益——從陸雲的怪病談起 |
|
15:00~15:30 |
休 息 |
|
15:30~17:30 |
花亦芬 / 笑的文化史——歐洲中古到近代初期視覺藝術提供的思考 |
|
17:50~18:50 |
晚 餐 |
|
19:00~20:30 |
分組討論 |
|
二月二日(星期五) |
|
|---|---|
|
08:15~09:15 |
早 餐 |
|
09:30~11:00 |
綜合討論 |
|
11:00~11:15 |
休 息 |
|
11:15~11:45 |
頒發證書、閉幕 |
|
12:00~13:30 |
午 餐 |
|
13:40~16:40 |
參觀本所文物陳列館、傅斯年圖書館 |
|
主講人 |
服務機關 |
講題 |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
台灣大學歷史系 |
||
|
台灣大學法律系 |
||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
|
程曉文 |
賓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 |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陳育誠 台北大學歷史系 |
洪艾玫 台北大學歷史系 |
許凱翔 台北大學歷史所 |
曾令儀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所 |
| 陳奕豪 台灣大學歷史系 |
潘 晴 台灣大學歷史系 |
謝曉菁 台灣大學歷史所 |
李聿康 台灣大學歷史所 |
| 黃鈺棠 台灣大學歷史所 |
杜冠穎 台灣大學歷史所 |
張瑜庭 台灣大學歷史所 |
蕭 琪 台灣大學歷史所 |
| 余俊鋒 台灣大學人類學所 |
李學明 台灣大學中文所 |
謝瑞齡 台灣大學政治所 |
何昱璇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 |
| 王亭方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 |
唐 甄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 |
張安理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 |
姚惠耀 台灣師範大學台史所 |
| 林韋聿 政治大學歷史所 |
張仲元 政治大學歷史所 |
李俊德 政治大學歷史所 |
王雨舟 政治大學歷史所 |
| 涂欣凱 政治大學台史所 |
陳韋廷 輔仁大學歷史所 |
林頎勛 文化大學史學所 |
李維俊 淡江大學歷史系 |
| 胡依帆 中央大學藝研所 |
郭曜軒 交通大學族群文化所 |
邱郁羣 交通大學族群文化所 |
徐渙鈞 清華大學歷史所 |
| 徐菀臨 清華大學歷史所 |
張玉潤 清華大學歷史所 |
李亞喬 清華大學歷史所 |
鄭元杰 中興大學歷史系 |
| 洪綾襄 逢甲大學中文系 |
陳潔盈 逢甲大學中文系 |
謝亨佳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
林素瑩 中正大學歷史系 |
| 王郁文 中正大學歷史所 |
王羽辰 中正大學哲學所 |
柯亭妤 成功大學歷史所 |
黃湘媚 成功大學歷史所 |
| 金妍希 成功大學歷史所 |
郭芷君 東華大學歷史系 |
林彥岑 東華大學歷史系 |
黃蕙如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
| 張哲維 德國艾希斯特-因戈爾施塔特天主教大學 |
江美影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
張墨兮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
賴 岩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
| 王雨前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系 |
陳夢佳 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 |
劉穎潔 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 |
高瑞傑 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 |
| 劉曉倩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
張冠凱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
耿春曉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
李 哲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 林錦松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蔡 晴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原 媛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